首页

首页_m女王踩踏社区

时间:2025-05-26 03:04:43 作者: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小大蒜种出“辣”经济 浏览量:27522

  央广网盐城5月23日消息(记者顾炀威)五月,正值挖蒜的时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蒜香。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走进吉兴村,万亩蒜田上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蒜农们弯腰挥铲,将一簇簇饱满的蒜头从泥土中翻出,剪柄、装筐、晾晒……绘就了一幅“蒜香”丰收图景。

  “过去种棉花,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种大蒜,每亩纯利润能有五千元!”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吉兴村党总支书记刘静指着成片的蒜田感慨。吉兴村拥有耕地7700余亩,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达4500亩。青大蒜年产万吨以上,蒜薹年产5000多吨,是南阳镇名副其实的“大蒜第一村”。

  村里的飞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兵承包了200余亩蒜田,种蒜已有6年。“今年蒜苗价格稳中有升,每亩营收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他笑着说。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自家增收,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50至180元。“我们村就种大蒜,在家门口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村民王大妈在田间边剪蒜柄边说道。

  为提升产业韧性,吉兴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43亩大棚青蒜,并与上海企业签订了订单,“我们的大蒜辣味足、品质优,检测合格无公害的有机大蒜能卖到3元一斤,较普通蒜价高出两倍。”刘静介绍,村集体计划带动周边种不动田的农户以土地占股经营的形式参与收益,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104万元。

  在稳固大蒜产业的同时,吉兴村正探索“多条腿走路”。村里试种虎皮椒、丝瓜、甘蓝等新品种,推广“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先试种、后推广,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刘静说。

  产业兴旺的同时,吉兴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升级。“以前河道漂满水草,现在家家门口种果树,水清岸绿。”吉兴村以“河塘清洁、道路保洁、村庄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焕然一新。

  从“看天吃饭”的棉田到“土里生金”的蒜海,小小蒜头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吉兴村正将“金蒜盘”越打越响,走出一条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夺命“洗罐”:危化车司机死亡背后的槽罐清洗乱象

本次测产依据农业农村部《全国油料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对1300亩试验田抽样实收面积200亩,同时抽取15个样方,每样方实收面积0.1亩,按照标准含水量45%及缩值系数85%折算后得到最终结果。

(经济观察)中国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拼开局

晋中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郭昊介绍,近年来,晋中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为当地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按月发放高龄津贴,对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餐费。同时,全市新建5个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改造37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或改造8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558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完)

西藏墨脱:改善民生 固边兴边

紧挨东干村的祁杨村,在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祁杨学校教师杨光霞,则利用农家书屋的资源,教授孩子阅读技巧。杨光霞表示,阅读是打开世界的窗户,希望通过引导,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让书籍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习近平: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罗新文等人与设计单位、招标人、专家评委、投标人等形成稳定‘利益链’,结成紧密‘朋友圈’,相互勾连、运作操控,致使东咨公司沦为工程腐败催化剂,招标环节成为利益勾兑场。聚焦招投标领域顽瘴痼疾,我们深挖细查背后腐败行为,持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对解决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治理难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风公司纪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闵行区莘庄镇老归侨人数占闵行全区近三分之一,莘庄镇侨联主席何顺华告诉记者,她和老归侨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归侨身上都有一段故事,都有爱国情怀。不久前,他们制作了手绘画册,呈现了老归侨刘安云的个人经历,展现归侨的赤子之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